甫於秘魯落幕的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通過「皮烏拉糧食安全部長宣言」,特別強調解決糧食安全的問題,光靠糧食增產是不夠的,還需一個公平且有效率的糧食供應鏈。

為對抗全球變遷與氣候異常,政府除了確保糧食供應無虞外,也要正視城市居民飲食嗜好與習慣的改變,施政重點應由偏重上游的「氣候智慧型農業」擴大至「氣候智慧型糧食供應鏈」。上游生產端的氣候智慧型農業固然重要,例如智慧農業4.0所強調的精準農業、設施農業、耐旱耐淹耐雨的育種等,但中下游與供應鏈端的科技研發與設備投資也不容忽視。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

其實颱風天菜價暴漲暴跌,可從市場供需理論來解釋,不需要借助菜蟲的繪聲繪影。就蔬菜而言,由於不耐儲藏,各果菜批發市場所交易的蔬菜幾乎都是當日清晨或前天半夜運達,且當天的進貨量僅供應當天的市場需求,故供給幾乎固定,是否「供不應求」,或是「供過於求」,端視當天市場的需求買氣而定。在颱風來臨前夕,恐慌性的搶購會導致競價逐貨,菜價當然漲翻天。

至於颱風天是否有菜蟲藉機哄抬菜價,從中牟利?已故農產運銷界泰斗許文富教授曾指出,以台北果菜批發市場的情況來說,菜蟲很難存活,原因有四:第一,每天在台北農產運銷公司批發市場參與競價的承銷人人數將近2600人,採公開拍賣,彼此競價採購,很難有聯合哄抬價格的機會。

其次,台北果菜批發市場每年成交量約為70萬公噸,每一承銷人每天的承銷量平均不到750公斤,約占每天成交量的0.04個百分點,個別承銷人根本不具任何操縱市場的力量。

第三,農產品大都是易腐品,尤其蔬菜中的葉菜類更不耐儲藏,況且冷藏成本高,菜商不可能有囤積惜售的情事。第四,如果有菜蟲活動,他們一定會聯合壓低批發價格,以減輕其進貨成本,但實際上並非如此,颱風過後的批發價格也照樣上漲很多。

此外,進口或冷凍蔬菜礙於我國長期保護菜農的政策,僅局限於高麗菜、大白菜以及根莖類等少數菜種,然而民眾對蔬菜的需求非常多樣化,加上部分菜種具有稀有性且替代性低、產地供應契約須依約供應等問題,即使有進口與冷凍蔬菜的釋出,亦無法抑制其他個別菜種因供給減少所造成的高價現象。

菜蟲猖獗的「市場失靈」是假議題,若民粹式的蓄意造成產銷供應鏈之間的對立,最直接的受害者仍然是小農。菜價問題的解決還是要回歸市場經濟的基本面,政治力的介入總是無效,「政府失靈」的斑斑歷史教訓,可以為鑑。在快速都市化、全球化的大趨勢下,跨部會「氣候智慧型糧食供應鏈」的建立與強化,以及更開放的農產品貿易政策才是因應氣候變遷、福國利民的上策。(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)

(中國時報)

twrtrg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